0A206CC2-5FB6-4DC0-ACFF-DB3ACED7E23D.jpg

据12306,广深城际本线车次自2025年7月15日起执行最高9.1折票价。广深间的全程二等座票价由此前的79.5元降至72元,一等座由99.5元降至90元;

DCF675B3-07DE-4F3D-BFEC-244583D80FCB.jpg

穗莞间的二等座票价由此前的45.5元降至41元,一等座票价由50.5元降至45元;

5BF221A7-8A4C-4AFF-BD88-49D5BC355F34.jpg

深莞间二等座票价由此前的53.5元降至48元,一等座由58.5元降至53元。

众所周知,广深城际拥有自主定价权,因此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运价。不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通通印象中更多的是「有增无减」,虽说这几年已经涨不动了,但这个价格真是「肉身体验的贵」。而值得注意的是,此轮票价折扣之后,其实际的执行票价已经较2007年CRH1A动力分散型动车组投用时的票价(全程75/95元)更低,哪怕看上去只是9.1折的折扣,真正回顾起来还是相当夸张,毕竟物价也早已今非昔比。

BACA6B40-BC79-43EE-A4BB-2450C04B5437.jpeg

当然,近二十年来的外部环境变化也是翻天覆地。广深间高昂的城际动车组票价令公路客运仍有相当大的生存空间,后者在新形势下结合一些定制需求可以做到门到门运输且价格更加低廉,时间上铁路也与公路拉不开太大差距。来自铁路内部的「竞争」也是关键,广深间这几年已经先后通车了广深港高铁、穗深城际、京港+广汕高铁,来往两地的旅客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线路乘车,广深城际被分流也是必然。而随着未来穗深城际被地方接手,或许在更加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之下,还会有更多变局。

话说回来,通通也已经很久没有乘坐过广深城际了。对于这条在市场化走在相当前列,支付方式多元,乘车模式灵活,整体体验在国铁现有体系之下依旧名列前茅的线路而言,从市场化超前到暑运旺季期间选择降价,可以说是出行方式市场化竞争之下一个很鲜明的例子。但好在这轮只是降价而不是选择摆烂,也算是为未来其它线路的市场化机制提供了相当宝贵的经验。

那么大家对这次广深城际降价怎么看呢?评论区和通通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