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994B5A-E3F0-433A-956F-0574BD9379F1.jpg

不少欧洲有轨在旅速、路权等方面更像中运量巴士,与偏向LRT的中国现代有轨电车有所区别

无轨电车在中国一般和公共汽车关系较近,一些城市里也依然使用着「公共汽电车」的说法。然而在俄罗斯等欧洲国家,无轨电车则要和有轨电车更密切。这样的不同使苏系电车与中国有着不少细节上的有趣差别。

A3E6A8D3-3461-406B-877D-F20D07E8672D.jpg

巴士、无轨、有轨、地铁各自独立,站牌及报站都会说明类型

造成这样局面,一方面无轨电车最早脱胎于有轨电车,经常共用供电;另一方面无轨电车的脱线能力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运行范围都极为受限,头顶上的也可视为轨道;中国大陆的有轨经历了断代,仅有大连长春一直存续,城市道路上至多只有汽、电车两种公共交通,两者自然相互靠近。而前苏联有轨受影响则小得多。

无需车牌

428CA82C-04BF-4739-A42F-3CE1AAFEEF0D.jpg

没有车牌的无轨电车十有八九来自苏联阵营

看到没有车牌的无轨电车,那十有八九是前苏联或受其影响的地区,当然中国就是例外。既然不同于汽车,自然也就和有轨电车一样无需悬挂车牌。另外有一些国家是无轨电车虽然有车牌,但与汽车不同体系,类似于自编号的存在,例如雅典。

05156D09-A05B-4842-BA49-822AEBC62B4D.jpg

因为无需车牌,很多无轨电车在设计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车牌框

左脚刹车

E15301E7-2D61-4EB4-85AA-6ACDC99909E2.jpg

左脚刹车是苏联无轨延续至今的传统,北京也曾采用

电车不需要离合,因此苏联很早就形成了与赛车一样不会踩错,无需来回挪脚的「左脚刹车,右脚电门」。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即使是油改电,也会把刹车从转向柱右边挪回左边。中国的华宇等电车也曾受其影响,北京就有过左脚刹车的电车。

独立路号

DA988725-39B0-4A73-B66D-1C6C85B1124A.jpg

莫斯科对无线化升级后的原无轨线路增加了前缀T,避免与既有汽车线重名

就像中国现代有轨与巴士大都分别编号,既有有轨1号线,也有公交1路一样,俄罗斯巴士、无轨、有轨、地铁也各成一系,有号码重复的,但本没有问题。然而在莫斯科在最近10年里将其世界第一的无轨系统做了无线化升级,原有线路全部并入巴士,就出现了重名问题,因此前无轨线路都会加上T前缀做区分。

专门车厂

25423B3C-FEB5-4CA6-A004-E0F40B9DDBD5.jpg

原本交集不多的电车、汽车厂都在涉足纯电动,越来越多无轨出现了车牌框就是一个缩影

前苏联的汽车厂与电车厂是相对独立的,早年汽车厂一般不产电车(有的浅尝辄止),而电车厂也不产汽车,但有像BKM与PKTS这样同时生产有轨和无轨的。前面提到了车牌,可以注意到,一些2010年代及之前的车,连车牌框都没有预留,这就是区分巴士与无轨一个简单而明显的细节。

402769E1-506C-4C37-B487-88EE1AD46655.jpg

前苏联电车厂与汽车厂相对独立,ZiU等电车厂从未生产内燃机巴士

不过电车厂与汽车厂的区隔在现在逐渐模糊,一方面是UTTZ等厂会使用汽车厂的车身,因此自带车牌框;另一方面纯电动让汽车厂和电车厂产生了交集,BKM等电车厂为了兼顾纯电动,也就有了车牌框。

50A56119-1BAD-4CEC-8145-0F84BFEDC179.jpg

PKTS同时制造有轨和无轨,但同时制造汽车和电车的车厂较为有限,LiAZ短暂尝试后已经退出,MAZ重启了无轨产品线,目前数量不多

虽然说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的无轨更接近有轨,但也要注意到,其中不少有轨则要比中国「现代有轨电车」更接近中运量巴士,而所谓「现代有轨电车」则更像轻轨LRT。拿大家熟悉的香港举例,一个是港岛双层电车,一个是新界轻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