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高铁延伸宜兰计划正式通过第二阶段环境影响评估。根据规划预计工期11年,2036年完工。
北宜高铁计划自高铁南港站既有地下站台开始向东延伸,穿越雪山山脉至宜兰县政中心东南侧设站,全线总长66.6公里。届时,从南港至宜兰的乘车时间预计将缩短至20分钟以内。由于北宜高铁通过多个人口密集区与山区,因此南港至头城段采用隧道方式穿越,头城段至宜兰段则采用高架化设计,预计全线设置12座桥梁、10座隧道。
长期以来,来往台北与宜兰间的交通主要依赖私家车。每逢节假日堵车盛况几乎已成常态,而台铁东部干线的运能也日趋饱和,一票难求。这项工程最初的前身是“北宜直铁”,是将台铁线路截弯取直,预算约600亿新台币。但在2019年,方案被升级为“北宜高铁”,预算飙至1880亿后一路攀升,如今已接近至4000亿新台币,几乎相当于20多年前建造整条台湾高铁的费用。投入如此巨大的成本,真的能换来相应的效益吗?
根据环评报告分析,高铁通车后其客源有52%来自公路客运以及台铁,而来自私家车的移转量仅占11%。说明高铁吸引的主要将是既有的公共运输乘客,对于有效纾解车潮,效果恐怕相当有限。更关键的是,最初的“北宜直铁”方案沿途会设置多个站点,方便沿线乡镇居民。而升级为高铁后站点也大幅减少。许多乘客到达新宜兰站后,仍需换乘台铁或其它交通工具,这最后一公里的接驳时间,可能让20分钟直达的速度优势大打折扣。
宜兰的经济命脉之一是观光业。有当地旅宿业者担忧,高铁带来的“一日生活圈”效应,反而可能让来自台北都会区的游客选择当日来回,不再留宿过夜,从而冲击本地的住宿、餐饮等产业。此外,宜兰以兰阳平原的田园风光和优质农产闻名,高铁路线将采用高架桥梁穿越大片农田,这也引发了对环境、景观以及农业耕种可能造成冲击的担忧。
一边是20分钟直达的便捷愿景,另一边却是天价的预算、不确定的交通效益,那么大家怎么看待台湾高铁延伸宜兰呢?